江南在线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导航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内部交流

内部交流

大国工程 使命担当——记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

来源:江南在线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发布时间:2024-07-08 05:13:59

  高速铁路飞速崛起,航天科技成绩傲人,深海探索勇敢前行,清洁能源创新应用……一个个世人瞩目的工程科技成果,标志着我国工程科技的实力跃升,这背后,是一个群体的卓越贡献和不懈奋斗!

  今年是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三十而立,院士们表示,要更好地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学技术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学技术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994年6月3日,中国工程院正式成立,掀开了我国工程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三十载风雨兼程,一曲曲荡气回肠的壮丽凯歌不断奏响:桥梁工程横跨天堑、铁路隧道贯通山川、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谱写崭新篇章、智慧城市绘就宏伟蓝图……这些里程碑式的工程壮举,凝结着工程院院士和工程科学技术人员的智慧与汗水。

  三十年光辉之路,以朱光亚、宋健、徐匡迪、周济四位老院长为代表的历任院领导集体,为中国工程院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一代代院士不忘初心、勇担重任,形成了担当天命、守正扬清、接续创新、顶天立地的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核,以钱学森、朱光亚、王大珩、袁隆平、王选等老院士为代表的新中国工程科学技术事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为我国工程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中国工程院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团结凝聚广大院士打造大国工程、铸就大国重器、攻破关键核心技术,对我们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表示。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成功对接后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和空间站组合体的模拟画面。新华社发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李晓红说:“中国工程院的初心,始终赓续在为国选才的光荣使命之中。我们会把好入门关口,以重大贡献、学术水平、道德操守为准绳,打造出一支高水平高质量院士队伍。”

  “坚守院士称号的学术性、荣誉性、纯洁性,核心是要弘扬科学家精神,实际做到心系祖国和人民。”来自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的张军院士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三十年来,聚焦国家战略所需领域奋力攻关,广大院士在重大工程、重大科研任务、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李晓红说,中国工程院的优秀传统体现在报国为民的家国情怀之中。

  大国工程振奋人心,“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南水北调、中国高铁、青藏铁路、特高压输电等重大工程的成功实施,为国家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谭天伟院士说:“聚焦国家需要,我们要发挥院士的作用,在新的工艺、新的装备、新的关键材料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心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所需。“国家的能源安全就是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们的天命。为国家的能源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特别是稀有金属资源、稀有矿产资源的安全,我们要做好战略咨询工作。”来自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的周守为院士表示,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加强“卡脖子”技术攻关,力争在重要领域取得更多原创性突破。

  “30年来,中国工程院的担当,深深融入在顶天立地的决策支撑之中。”据李晓红介绍,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计民生重大问题,中国工程院强化科技战略咨询,开展了水资源、京津冀协同发展、制造强国、交通强国、航天强国、能源安全、碳达峰碳中和、人工智能等数百个战略咨询研究项目,为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李晓红表示:“我们努力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着力打造高端学术平台,围绕重大议题不断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

  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辰院士说,中国的科技高峰要在国际科学和技术的高原上才能产生,因此要着力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同时要以新的方式、新的形势因应国际形势变化,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医药卫生学部张伯礼院士说,在重大新药创制、医药卫生领域,要未雨绸缪,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在疫苗研发、新药研制、高端仪器研发等方面,为百姓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

  “如果不到一线去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找到新的灵感。对于我们来说,今年是新的起点,有新的要求和新的努力方向。”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聂建国院士说。

  工程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工程院院士们表示,将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奋力抢占科技制高点,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在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而奋斗的进程中争当排头兵!

  【顶刊论文解读】用“魔法”打败“魔法”!木质纤维素“三素”分离法这样炼成

  走进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览区,“人形机器人先锋阵列”令人眼前一亮。7月4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拍摄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开源公版机“青龙”。

  7月5日6时49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绘五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根据新路线图,ITER规划目标保持不变,但氘-氚聚变实验阶段开始时间将推迟到2039年,由此产生的额外成本达50亿欧元。

  7月4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获悉:近一年来,广西发现新物种48个。不断发现新物种,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拓展了新空间。

  最终,“智慧应县木塔”体验应用还原复刻木塔一至五层五大探索场景,实现了模拟登塔、艺术还原、古今融合等突破。

  一件出土于甘肃夏河白石崖溶洞的人肋骨化石,将丹尼索瓦人的最晚生存时间从距今约5.5万年刷新至距今约4万年。该研究由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共同主导,

  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发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

  7月1日,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的储存环完成全环真空闭环,标志着储存环全环贯通,进入联调阶段。

  据介绍,嫦娥七号任务已经遴选了6台国际载荷;嫦娥八号任务向国际社会提供约200公斤的载荷搭载空间,已收到30余份合作申请。

  自黄河站2004年建站以来,中国科研人员持续监测北极环境变化,收集冰川、陆地生态、海洋生态、空间物理等方面的数据。

  专家提醒,对于一些气道高敏、有哮喘病史的孩子,这类刺激性气体可能会诱发气道痉挛,引发哮喘,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急性肺水肿。

  连日来,我国北方持续受到大范围高温天气的影响。河北中部、山东西北部、新疆吐鲁番等地接连出现了40℃至43.3℃的极端高温,同时,我国山东、河北、天津、江苏等地的2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日最高气温也突破了6月上旬的极值

  “极地”号是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新一代破冰调查船。“雪龙2”号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2日消息,目前,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80后”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

  “野外踏青也可点外卖,几分钟就能送到!”在四川成都彭州市郊外山区深处的“天空之眼”无人机试验基地,谭晓雪打开“送吧空运”手机小程序,点了一杯咖啡。不到十分钟,一架无人机稳稳降落在面前的平台,打开货箱,一杯咖啡安放其中。

  近期,运动状态下的心源性猝死引发关注。专家提醒,在心源性猝死的抢救中,“黄金四分钟”至关重要,人人都应该掌握。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于4日开幕,今年大会出现不少“新面孔”,大模型带动下的AI应用,正在市场上找到落地方案。

  该同传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正来自于不久前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多语种智能语音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