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在线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导航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学校教学楼命名及含义(精品四篇)

来源:江南在线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发布时间:2024-07-12 17:44:16

  【释义】:“厚德楼”得名出自《周易》中的经典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释义】“敏行楼”得名出自孔子《论语》经典名句:“君子欲敏于行而纳于言”。朱熹注曰:“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慎”。意即,凡有大作为之人做事都勤奋敏捷,勇于实践,说话却小心谨慎,少说废话、空话、大话、假话。用“敏行”一词冠以楼名富有哲理,劝学意义浓。

  【释义】崇:意即“高贵”“高雅”。语出《考工记·匠人》:“殷人重屋。堂修七尺,堂崇三尺,四阿重屋。”说明古人建筑的发达技术上所彰显出的聪明智慧。“崇文”一词,昭示了“高贵”的文化修养与文化水准。

  【释义】崇:意即“崇敬”、“崇尚”。德:意即“道德”、“德行”、“品德”、“恩德”。语出《礼记·王制》名句:“上贤以崇德”意即:品质高尚之人都是崇高道德之人。

  用“崇德”一词冠以教学楼名,就时刻在告知学生要增强道德意识,崇尚美德。这正是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所明白准确地提出的,实施素质教育,不单单是提倡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其中,袁贵仁部长在解读《国家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时提出的三个坚持的首要的是“坚持德育为先,以德树人。”接着才是“坚持能力为重和坚持全面发展。”

  【释义】“致远”:意即“达到更远的理想目标”。语出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中的千古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在教育学生在求学过程中要以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实现更远的目标。也就是,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

  【释义】“清源”一词取自于朱熹的著名诗篇《观书有感》诗的后两句经典名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读书的深切感受。

  用“清源”一词冠以教学楼名,旨在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并告知学生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各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

  【释义】毓:产生,孕育。秀:优秀、秀美。取自成语“钟灵毓秀”: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泛指某地方山川秀美,人才辈出。语出自清陆以湉《冷庐杂识·神缸》:“ 天台为仙境,为佛地,无怪钟灵毓秀,甲於他邑。” 和晋左思《齐都赋》:幽幽故都,萋萋荒台,掩没多少钟灵毓秀!

  【释义】德:道德、德行、品德;润:滋润、濡养。取之于“德润人心,匡复人性,文化天下”这一前瞻的教育方法的理念。“德”就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太阳。德润人心,就是要使求教师们修身养德,用高尚的师德浸润学生之心地,濡养学生之性情。使受教育者真正成为有人性美德、有社会公德、有职业道德、有个人品德而又善于自律内省德行的人。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

  【释义】思:想、期望。齐:看齐、赶上。取成语“见贤思齐”,语出自孔子《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

  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这是求学问之人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这次的教训,不能跟别人堕落下去。

  【释义】润:滋润;泽:恩惠。语出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春夜喜雨》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及《史记·西门豹传》:“故西门豹为 邺令 , 名闻天下 , 泽流后世。” 明代著名教育家王守仁把教育比作“时雨春风”,滋润花木。他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因此,当今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像春雨懂物的需求而去滋润一样,和风细雨,恰到好处。

  【释义】凌飞:在相当的高度即将展翅飞翔;凌云:高耸入云。语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望岳》的后两句:“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这一千古名言,彰显着一种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或缺的摩天壮志。 用“凌飞”或“凌云”作为连体或对称的两座教学楼名称,寓意贴切、深刻。

  【释义】撷( xi é)、掇( du ō):摘取、吸取。英:精华。意即吸取精华。语出宋·陆游《东篱记》:“放翁日婆娑其间 , 掇其香以嗅 , 撷其颖以玩。”这是陆游对花卉的殷殷呵护与陶然欣赏。

  【释义】躬:亲自;行:行动,实践。语出宋代陆游告诫他的孩子子聿所作的著名诗篇《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

  躬行。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行动实践。

  【释义】“知”:意即,知识;“行”意即,实践。“知行”一词语出明代最著名思想家王守仁《传习录》卷:“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这就是历史著名的“知行合一”思想。“知行合一”的意思: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懂得道理是重要的,但实际运用也是重要的!要想实现崇高伟大的志向,必须有符合实际、脚踏实地的方法。

  【释义】树:种植,引申为培养;人:人才。语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就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的人才观:培植以后一年就有收获的,是庄稼;培植以后十年才有收获的是树木;培植以后百年才有收获的,是人才。说明培养一个人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用“树人”一词冠以综合楼或礼堂名称,既与学校的名称相吻合,也让老师们懂得培养人才的艰辛与事业的重任。

  【释义】树蕙( hu ì):意即,种植名贵香草(蕙草即佩兰)。比喻修行仁义。 语出《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朱熹集注:“记种莳众香,修行仁义,以自洁饰,朝夕不倦也。” 元 杨载 《次韵引浚仪公题兰竹卷子》:“树蕙连丛竹,秪应族类同。” 明徐世溥 《怀芳草赋》:“彼采萧兮一日三秋,况树蕙兮百畮千头。”

  用“树蕙”冠以综合楼或礼堂名称,体现人“潜心修行、品质高洁与崇高的爱国情怀”之丰富内涵。

  【释义】才俊:也作“才隽”。才能出众之人。语出自唐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诗:“同官尽才俊,偏善柳 与 刘。” 也出自宋代著名的爱国英雄与政治家文天祥 《江行有感》诗:“莫恨吾生误,江东才俊多。”

  【释义】鹏:鲲鹏、大鹏;举:高飞远举。语出自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渔家傲》中的名句:“九万里风鹏正举。”意即人要象大鹏那样胸怀抱负、志存高远、乘万里风高飞远举。

  【释义】轩昂:高扬、飞举。 “轩昂”一词取自成语“气宇轩昂”意即人的精力饱满,气度不凡。语出自柳宗元的《招海贾文》:“舟航轩昂兮,下上飘鼓。”

  【释义】秀:指女子表现出的“秀丽”、“秀气”、“秀美”、“秀雅”的气质;慧:智慧,又通“惠”,即:聪明。取自于成语“秀外慧中”,即:外表秀丽,内心聪明。通俗解释就是不仅长的漂亮而且心灵也美。语出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慧中。”

  【释义】蕙、兰:“蕙草”、“兰花”都是名贵的香草。取自成语“蕙心兰质”,意即:蕙草样的心地,兰花似的本质。特指女子的心地纯洁与性格高雅。“蕙心兰质”现引申意义是,蕙 : 指中国。蕙 : 中国的香草即“蕙兰”。中国兰花的中心“蕙心”指“中国心”。蕙心兰质意思是“蕙心”即“中国心”是兰花的本质。语出自唐代著名文豪王勃的《王子安

  据《辞源》释:西晋文学家潘岳《射雉赋》:“稊菽蕞( zu ì)糅( r ò u ),翳( y ì)荟菶( b è ng )茸( r ó ng )。”引伸为会集,如荟萃。这里取名人会集意。

  出自《周易》:“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丽乎正,乃化成天下”大意为:日月附着于天,百谷草木附着于地。双倍明智附着于正道,乃可教化而达成天下的移风易俗。

  语出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7 号教学楼:天一楼

  《庄子·大宗师》:“安排而玄化,乃入廖天一”。晋郭象注曰:“安于离移,而与化俱去,故乃入于寂寥而与天为一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合,同心合力。“人合”寓潍院人为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而共同奋斗。该楼与“天一楼”遥相呼应,共同体现“天人合一”之意。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这些记载的意思是,孔子到齐国,听到虞舜时的韶乐后,三个月尝不出肉味来,他说,想不到音乐竟有这么高的境界,这么大的力量啊。后人用这一个故事来形容音乐高妙,令人忘情。因为音乐系在该楼上,故名

  名称出处:始见于《札记·曲礼》“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从政》篇也说“敦行不倦,持善不厌”。

  名称释义:所谓“敦行”,就是要勉力去做,强调要重视动手的能力、实践的作风和对道德的践履。坐而论道、光说不做,只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对于全校师生来说,不仅要志存高远,还要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层现自己的知识与品格、抱负与才能,并在行动中勇于开拓创新,从而把知和行、理论和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有机地统一起来。因此,“敦行”既是一种作风,也是一种标准。只有知行统一,才能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有用人才。

  名称释义:试航即船只下水后进行的试探性质的航行。目的是了解船舶性能,及探索新航线或熟悉陌生航线上的地形特征、气象情况,掌握准确的航行资料等。这里喻指新生尝试走上社会之意。

  凌志楼:凌志,凌云之志,形容远大的志向。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陵(凌)云之志。”

  明德楼:明德:“明”,一为明白、清楚,二为懂得、了解,三为弘扬、彰现;“德”,指品行、品质、道德。“明德”,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即认同、践行和彰显美德。“明德”在这里,就是要求学校以德为立校之本,从始至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地把德育放在首位,推进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的有机结合,培养政治合格,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明德”同时也要求学校师生员工以德为立人之本,爱党、爱国、爱民,友天、友地、友人,自强、自省、自悟。

  知行楼: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解释】: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据《辞源》释:西晋文学家潘岳《射雉赋》: “ 稊菽蕞( zuì )糅( ròu ),翳( yì )荟菶( bèng )茸( róng )。 ” 引伸为会集,如荟萃。这里取名人会集意。

  语出《礼记 · 大学》: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出自《周易》: “ 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丽乎正,乃化成天下 ” 大意为:日月附着于天,百谷草木附着于地。双倍明智附着于正道,乃可教化而达成天下的移风易俗。

  语出诸葛亮《诫子书》: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庄子 · 大宗师》: “ 安排而玄化,乃入廖天一 ” 。晋郭象注曰: “ 安于离移,而与化俱去,故乃入于寂寥而与天为一也 ”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合,同心合力。 “ 人合 ” 寓潍院人为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而共同奋斗。该楼与 “ 天一楼 ” 遥相呼应,共同体现 “ 天人合一 ” 之意。

  《论语 · 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 “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史记 · 孔子世家》说: “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 。这些记载的意思是,孔子到齐国,听到虞舜时的韶乐后,三个月尝不出肉味来,他说,想不到音乐竟有这么高的境界,这么大的力量啊。后人用这一个故事来形容音乐高妙,令人忘情。因为音乐系在该楼上,故名

  名称出处 :始见于《札记 · 曲礼》 “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 。《从政》篇也说 “ 敦行不倦,持善不厌 ” 。

  名称释义 :所谓 “ 敦行 ” ,就是要勉力去做,强调要重视动手的能力、实践的作风和对道德的践履。坐而论道、光说不做,只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对于全校师生来说,不仅要志存高远,还要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层现自己的知识与品格、抱负与才能,并在行动中勇于开拓创新,从而把知和行、理论和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有机地统一起来。因此, “ 敦行 ” 既是一种作风,也是一种标准。只有知行统一,才能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有用人才。

  名称释义 :试航即船只下水后进行的试探性质的航行。目的是了解船舶性能,及探索新航线或熟悉陌生航线上的地形特征、气象情况,掌握准确的航行资料等。这里喻指新生尝试走上社会之意。

  名称出处 :语出《全晋文》 “ 吾子亦何不慕贤以自厉,希古以慷慨乎 ” 。

  名称出处 :典出《汉书》: “ 夫唯大雅,卓尔不群 ” 。马端临《文献通考》务得经明行高,卓尔茂异。

  6 、对应东校区 “ 观海楼 ” 、 “ 聆海阁 ” 、 “ 学海苑 ” 、 “ 四海轩 ” 、 “ 聚海堂 ” 等饭店及食堂

  名称出处 :旋闻海宴河清 , 远播民舒物泰。 —— 五代 · 欧阳熙《龙寿院光化大师碑铭》。

  名称释义 :海宴河清意为沧海波平 , 黄河水清。形容国内安定 , 天下太平。

  名称出处 :典出《礼记王制》 “ 居山高而尊者,为岳 ” ,《全唐文》 “ 瑶林肃天,灵资海岳 ” 。

  名称出处 :语出晏殊《踏莎行》 “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 ” 《乐府诗集》征途向何处,碧海与青天。【乐府杂曲 · 鼓吹曲辞 · 有所思】李白 “ 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东隅 ” 。

  名称出处 :取自《文天祥诗全集》 “ 王气如川至,龙兴海上州 ” 。《可闲老人集》 “ 势合风云兴海隅 ” 。

  名称释义 :表达我校学生肩负着振兴祖国海洋事业、保卫蓝色国土的神圣职责。

  名称出处 :语出《三国志》 “ 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 。

  名称释义 :乐学,是一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孔子的名言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就充分说明了乐学的重要性。只有从兴趣出发,让乐趣充溢学习之中,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爱上学习,乐于求知。

  学校楼名路名校区名的命名,不应成为孤立行为,只有将其纳入学校文化战略的总体架构中策划,才能与学校的文化性格融为一体,并彰显出本校的文化特征。由此,我们对学校建筑物、道路的命名,便以 “崇文尚德揽月志,追求卓越育栋梁 ”为红线贯穿,弘扬 “崇文尚德,追求卓越” 的 校训 ,力争形成我校的文化品牌。具体设计便是以此十四字组词、因字取义,力争“无一字无出处”,同时“虽引古事,而莫取旧辞”,达到“凡用旧合机,不啻自其口出”的效果。

  崇文是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文化传统, ? 崇文作为一种文化思想,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在蕴涵和精神特质。德,内涵“礼让”、“谦逊”、“友善”、“关怀”,此为内倾之德。 它是建立在个性化的心理修为上的一种文化品质。德者,仁也。仁者,爱也。而仁爱又以谦让和与人和谐相处为基础。日:“礼之用,和为贵。”指出“和”是礼的最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和”是“礼”的内在基础,“礼”是“和”的外在表现。有“和”、有“礼”,是为德。在内倾之德的 基础上,“德”还有一种外在形式,这便是儒家文化所倡导的“达则兼济”,“外圣而王”,治国平天下。 明代的东林学人读书不忘国家,表现出他们对天下苍生的人文关怀,对开启未来事业的雄心大志。 由此可见,“德”有三层重要含义:一是礼让、谦逊之德,有此之德,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求得与他者的和谐;二是友善、关怀之德,即以人文情怀,良善之心关怀他人,关注民生疾苦,关心百姓利益,在全社会营建一种互爱互助的和谐氛围;三是开拓、创新之德,即建构一种对事业、对民族、对国家、对人类未来发展的责任感,发挥个人的才智,不断开拓,不停地改进革新,为社会争做贡献,在更高的社会进步的层面上追求新的和谐。崇文,文,文化、科学、技术,重教育、重科技、重文化、重创新,形成我们学校文化内涵。 “尚德”与“崇文”,构成了的核心价值内涵。 立德、师贤,德才并修,方可达崇高卓越之境,屹立于世人之前。这也是一所 学校 应当崇尚的学术气氛。若师生皆修身有法,并有追求卓越、敢为天下先之风气,则不愁学校一日无名气,因必有一朝天下无人不识君。

  高二A部教学楼, 《魏书·高祖纪下》:“国家虽崇文以怀九服,修武以寧八荒,然於习武之方,犹为未尽。” 唐 李暠 《奉和圣制送 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诗:“偃武 尧 风接,崇文 汉 道恢。” 此处崇尚文化,追求真知之意。

  高二B部教学楼。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地势舒展,君子取法于地,以深厚的德行来成就事业)。“厚德”即广厚之德,犹如“大德”;大地具有广厚之德,气势厚实和顺,故能载生万物。与此相对应,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中华民族对于“道德”有着无比的崇敬。品德,是施教者和受教者必修的课程。只有每个人,我们才能形成善良、友好、互敬、互爱、互助的良好团队,我们才能拥有高尚的人格、美好的情操、和谐的个性。

  名称出处:语出《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和“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另见诸葛亮《诫子书》“非宁静无以致远”。作为个人要“志远”,并能“致远”,一所学校同样需信念坚定、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开创未来。以此名体现我校在强化特色的基础上再创辉煌的高远追求。

  高一A教学楼。语出 《文选·曹植》:“驾超野之驷,乘追风之 舆。” 李善 注:“超野、追风,言疾也。”

  陈去病 《丁未八月海上藏书楼夜坐杂感》诗:“天马奔腾雾霭空,翩乎逐电与追风。” 谓我校学子,皆追风少年,在求学之路上,跃马扬鞭,早成大器。

  名称出处:典出《全唐文》“卓尔遐举,蔼然高致。”及《先唐文》“故铨才授任,必求之卓越;考能核用,亦存乎望实”。

  名称释义:此句意为崇高德行如巍巍高山,令人敬慕,值得仿效。德乃修身之首,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这正是教育之第一要义。

  名称释义:意为学有所得的同时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意在倡导师生员工知行统一、注重实践、身体力行、学以致用。同时也指对事业专心致志,锲而不舍。

  餐厅。名称出处:典出《论语》“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

  进大门路。 名称出处:典出《三国志·吴志·孙瑜传》:“济阳人马普笃学好古,瑜厚礼之”。

  名称释义:“笃学”要求学生志于学,专于学,厚于学,在知识与技能上实现厚积厚载。

  对应道路: 教学区主干道。 名称出处:语出《礼记·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又见《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典出 成语“ 囊萤 ” 说的是:晋朝的家境贫寒,无油点灯夜读,在冬天的时候他就在户外借着大雪的反光来读书。 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

  二门内花园内花廊。 名称出处:学海无涯,同舟致远。学海烟波舟共济。《易》曰“朋从尔思,同气相求,同舟共济。”

  (一)博学楼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将“君子”去掉,改为 “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追求整齐、对称

  (二)超越楼“ 休动之人,志慕超越 思致超越,学而不倦 ”次序调整为 “思致超越,学而不倦 休动之人,志慕超越”避免重复之嫌

  (三)创新楼“时时创新 事事创新 处处创新 人人创新”次序调整为“人人创新 时时创新 处处创新 事事创新”更有逻辑性

  五、利用制作的照片视频播放格式的文件展示设计的实际效果,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动态演示,使我们更能够直观、深入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做修改加以完善,以实现更完美的效果,打造我校特有的文化氛围。

  当我听到经校委会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将以校训命名教学楼、行政楼消息时,心中不由赞叹这个想法太好了、太妙了;同时对命名辅以古语、名言作标注,更是觉得创意精妙,有利于 我校 塑造良好的浓郁的文化氛围。在这里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厚德楼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源于《周易》 。 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是水融、密不可分的。无论在古语中,还是在现代各种文章、标语等各种应用,谈及厚德载物,必谈自强不息。因此我认为这两句用于厚德楼非常贴切。这也正体现我校“以德育人”、“以德治校”、“以德兴校”的办学理念。

  (二)博学楼“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语出先· 荀况 《 荀子 · 劝学 》 。 意谓: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 该句通俗易于理解,不仅对学生生活、学习有重要启示意义,同时也是对教师的一种督促,这也是我校在教法、学法方面的经验概括。 为追求整体四栋楼的整齐、对称,可将 “君子”两字去掉,改为“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这并不影响对该名言的理解和认识。

  (三)超越楼 此处争议最多,焦点 集中 为两处:难理解和重复。 “思致超越,学而不倦” 出自 宋叶适《胡壡名说》 。 思致指人的思想意趣或性情、才思 。整句可解释为志存高远,喜欢学而不厌倦。 “休动之人,志慕超越 ”出自 三国劭《人物志·体别》 。意谓: 完美而知变之人,心志仰慕于超越常规 。从解释中可看出这两句并不重复,而是从不同角度强调要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尤其 “休动之人,志慕超越 ”更是对即将 毕业 的高三学生来说,更有现实的教育意义。作为学生不能仅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更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尤其当前国国际形势下,更能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 为避免重复之嫌,将次序调整为 “思致超越,学而不倦 休动之人,志慕超越”。

  (四)创新楼有的人觉得这里应使用“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古语来表示创新,我认为还是用现在这个标语更好。一方面,如果全部都采用原汁原味的古语作标语, 这会使 使我们置身于浓厚的民间传统文化中, 缺乏时代气息,这也和我们新学校格调有些不入;另一方面,创新虽然古人提到,但仅限于个别有志之士,而创新成为全民族的共识则是改革开放后 近 几十年的事情,现在,大到国家,小到企业、 学校、个人都越来越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因此,我觉得用这几句名言 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我对“时时创新事事创新 处处创新 人人创新” 次序调整为“人人创新 时时创新 处处创新 事事创新”。代表学校领导班子时时处处在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不停地改进革新的务实精神。

  二、释义去掉。对于教学楼、行政楼标语的释义舍去这一想法,我是基于三 个方面 考虑: 首先,我认为民间传统文化就像茶一样,要自己去品、去悟、去体会。如果把释义设计在墙上,就如同剩饭一样,索然无味;犹如事先告知悬疑剧结局,丝毫没有悬念可言。实际上对于一所高中,师生可完全根据自己的知识构成、思维方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去理解和接受标语,当然每个人认识可能 不 完全相同,认识层次 、程度 也不完全一样,但有一点是能确定的,无论如何, 这些标语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积极向上的;其次,释义去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求标语的涵,这正是说明标语对学生们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们会积极主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 ;最后,各个学校也没有在楼体标语后面注释的先例,这样只能显得拖沓冗长,事倍功半,同时也不美观,影响整体效果。

  三、字体颜色改为烫金。当我看到最初设计效果图片时,命名与标语放在一起,字非常多,而且非常小,给人感觉楼的名字很不突出。我校广场周围三处用到红色:标语、校名和学校雕塑。如果楼体命名及标语都设计红色,给人感觉就是色调单 一 、重复、缺乏创新,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印象。其他学校教学楼命名较多烫金字体,给人以大气,显得上档次,这也是我们这所新学校所需要的。

  四、教学楼、行政楼命名及标语布局作以适当调整。我查阅几十所学校教学楼命名及标语照片,发现都是教学楼名字单独占一面;标语另占一面,不在一起,而且多是烫金立体字体,所以我提到颜色更改为烫金,释义去掉。另外,命名在广场四周各楼体的角落一侧,进入校园,四栋楼区分十分醒目;标语分别在楼的侧面,与楼体名字对角,使 广大师生 时刻 都能感受校园文化的熏。

  五、利用制作的 照片视频播放格式的文件展示设计的实际效果,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我查阅有关学校教学楼命名及标语设计的照片和资料,在借鉴、吸收各校优秀之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制作了设计后的实际效果照片,动态演示,使我们更能够直观、深入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做修改加以完善,以实现更完美的效果,打造我校特有的文化氛围。

  四栋楼的命名及标语设计整体体现我校对中华民间传统文化的 尊重,深刻挖掘其涵,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同时又折射出我们对 文化标语赋予新的时代涵, 彰显全校师生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更加拼搏进取 、奋发向上 的精神开创临西教育美好明天的信心。

  校园文化相比来说好比人的脸面,而对教学楼、行政楼命名及标语设计又好比化妆,所以我们应追求完美、极致,否则会适得其反。